IB地理課程學習中應該注意什么?
來源:A加未來國際教育 ? ? ? 時間:2020-08-05 17:09
?
在眾多IB課程學習中,IB地理課程是一門難度相對比較高的學科選擇,今天A加未來小編就針對IB地理課程學習提供一些建議,來看看在學習中我們需要注意什么吧!
一.橫向比較,多向聯系
IB地理學習中有很多概念容易混淆,諸如:rehabilitation與reconstruction,mitigationstrategies與adaptationstrategies,Neo-Malthusview與Anti-Malthusview等,為認清其本質,推薦的做法是對比其內涵再舉例延伸比較。5月聯考中的一道題目:Brieflyexplaintheoccurrenceofeithervolcanoesorearthquakesat:(1)constructiveplatemargins;(2)destructiveplatemargins.回答時我們既要比較兩類板塊運動方向的不同,又要對比其運動后果的差異,并舉出恰當的實例進一步辨析。對比+聯系是辨析概念的有效方法。
二.案例積累,按需取材
鮮活的地理案例使理論學習變得生動具體,essay中幾乎都要引用案例分析才更有說服力。但也是令人頭疼的,需要“死記硬背”一些瑣碎的信息和數據,同學們可以在課本提供的案例基礎上,進一步補充該案例的相關材料。為提高案例的利用率,那些能說明不同原理的案例含金量非常高。例如:孟加拉國的洪水災害可以用來分析洪水產生的原因、洪水帶來的好處、防洪手段的成敗等多個層面。分析問題時根據需要有所取舍。對體現同一地理原理的案例可以選取不同地區(HIC/LIC),不同時間(short-term/long-term)做整理,對比分析,為“discussion”做儲備。例如:“Examinethereasonswhypeoplecontinuetoliveinareasaffectedbyfrequentearthquakeorvolcanicactivity.”觀點闡述時,以地震多發的海地(LIC)和日本(HIC)做案例分析,就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從而形成“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原因不同”的結論。
三.“懂+用”結合,環環相扣
很多同學都會吐槽地理原理容易理解,但實際應用就會有很多紕漏或盲區。歸根結底還是沒真正理解,而地理事物的復雜性也加強原理運用的難度。某種地理事象可能需要多角度分析,什么角度用哪一個原理,總體又有什么關聯。多思考為什么?有多大合理性?有不符合常規理論或模式的么?再看5月聯考中的試題:“outlinehowonetransportmanagementstrategycancontributetoacircularcitysystem.”無論如何這道題都是簡單好回答的,但大多數同學都沒把原理用準用好。“circularcitysystem”的含義就是”lessinput,lessoutput,recycleprocess”,所以我們要提到的交通策略必須以此為目的,鼓勵使用公交、新能源汽車就容易解釋,但公交專用車道的設置則離題太遠。重視邏輯關系,理清脈絡的重要性顯而易見。例如:倡導公共交通、上海的汽車拍牌既可以減輕交通壓力也能降低環境污染,每一個因素產生什么后果,進而影響什么,每一步都不跳躍就有助于精準理清因果關系了。
以上就是A加小編關于IB地理課程學習中應該注意什么的一些建議分享,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好的規劃自己的地理課程學習,更多IB課程學習及備考問題,歡迎隨時咨詢我們!
?
上一篇:ib地理難嗎,主要涉及哪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