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課程難還是高考難,兩者有何差異?
來源:A加未來國際教育 ? ? ? 時間:2020-07-27 16:49
?
作為目前公認難度最高的國際課程考試,很多同學們經常把IB考試和國內的高考進行類比。那么究竟ib課程難還是高考難,這兩個考試之間有哪些差異?下面A加未來小編就為大家分析一下IB考試與高考的特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IB課程體系
•簡介
IB是由國際文憑組織IBO(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為高中生設計的為期兩年的“國際預科證書文憑課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
實質為兩年制大學預科課程的IB高中課程,是為高中11和12年級學生設置的,相當于中國的高二和高三階段。
IB課程不是以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課程體系為基礎,而是廣泛的攝取了現今許多發達國家主流課程體系的優點,這就成就了IB課程的兼容性與獨特性,即能兼容世界各國主流教育課程體系,并擁有自己獨特的教育理念。
全球認可度很高,目前被世界上4000多所大學承認,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等英語國家的大學不僅都認可IB課程,而且將其視為優良的入學資歷,其中很多學校還為IB考生提供了很多優惠政策,如大學轉學分,優秀學生免修大一課程等。
•課程設置
IB課程共有六大學科,學生需要在這六大學科中每組選一門課程進行學習,其中三個高等級(HL),三個初等級(SL)。
每門課程的滿分是7分,4分為及格分,再加上拓展論文(EE)和知識論文(TOK)的3分,IBDP的總分數為45分。
六個基礎學科/學科領域為:
1)語言學(母語與世界文學):母語方面的學習
2)語言學(第二語言):除母語以外的其他現代語
3)人文科學(個人/社會/健身教育):包括經濟學、哲學、地理、歷史、心理學等
4)實驗科學(自然學科/實驗科學):包括化學、物理、生物、環境工程等
5)數學:包括高級、標準、數學研究、數學法等
6)藝術與選修:包括美術設計、音樂、戲劇藝術等
三項重要活動/三個核心課程:
1)知識理論(TOK):
具有跨學科特點的知識理論課程,教導學生在學習時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從主觀和客觀、正面和反面等多方位和多層次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問題。
IB課程“授之以漁”的理念,教會學生去反思自己在學校和社會上獲得的知識和經驗,以求在學習中盡快找到適用于自己的學習方法。
2)拓展論文/長論文(EE):
為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和組織文章的寫作能力等,要求學生任選自己比較感興趣的課程,在輔導老師的指導下,用九個月的時間從事獨立研究,把自己學習的知識和研究方法結合起來,按照大學學術論文的寫作要求,撰寫4000字的研究論文。
3)創造/創意、行動/運動,服務/社區活動(CAS):
為培養學生的同情心和社會責任感,以及培養團隊合作精神,IB課程鼓勵學生通過參與學校文體活動、社會活動和作義工。
•評估體系
參加IB課程的學生需要參加校內平時的考核和全球統考。
校內平時的考核在學習期間由學科老師來進行評估,再提交給IBO評審,大概占最終成績的25-50%。
此外,IBO在每年5月和11月為南北半球的考生們分別組織一次全球統考,考卷有南北之分,但難度指數是完全一樣的。一般中國學生參加的是5月統考,所以被稱為“洋高考”。
只有在開設IB課程的的學校,才能學IB課程,經過兩年IBDP課程的學習才能參加IB文憑考試,從而獲得IB文憑,這個文憑是全世界大學都認可的。
頂尖IBDP課程的學校對于學生的挑戰非常大,如時間管理能力、項目管理能力、英語閱讀寫作能力、英語表達能力、活動組織能力等。
該課程要求學生有較強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學習能力。主要集中在大量的閱讀要求和寫作論文,對學生的英語功底提出較大挑戰,在英語優秀的基礎上方能學好知識。
•課程體系特征
1)均衡的課程體系:文理兼顧,有利于學生獲得全面,平衡發展。
2)創意的核心課程。
3)注重過程的評價體系:主要依據平時成績和IB的預測得分,而非最后一考定終身。
4)全方位的英語學習,廣泛的國際交流
5)綜合能力的提升
•適合學生
1)適合對未來職業發展方向有清晰對位的學生
2)適合對自己嚴格要求,全面發展的學生
3)適合對未來職業發展方向有清晰對位的學生
4)適合對自己嚴格要求,全面發展的學生
5)適合刻苦努力,不怕挑戰的學生
6)適合自覺性強,能妥善安排自己時間的學生
ib課程難還是高考難
1)IB課程難度大,但更加注重培養學生“文學素養,綜合素質”:
比起國內高考相對“應試化模式”,IB課程更注重培養學生善于閱讀、鑒賞和思考,以及“口頭表達”能力,而且評分標準非常清晰。
所有文學語言的課程都要落實到寫作,逐漸培養學生全面文學欣賞、論文寫作全面發展。
2)國內,從小學到高中,文學就叫做語文課,我們學的是課文。可是在IB課程里,要求學的是“經典”。
比如:中文第一語言的文學課程,要領著學生在兩年的課程當中,研讀古今中外的經典作品,要讀的是一本一本的書,要讀13本,當中包括了中國古典、中國現當代的,還有一定要涵括翻譯作品。
因此,在世界文學這塊,一定要形成跟你的母語作品之間有一個比較分析,讓學生從學習當中,得到跨文化的理解和接受。這個對于開拓學生的眼界,對于引發學生的思考,對于啟發學生學習,教會他分析和鑒賞的能力都很有獨到之處。
3)也是區別很大的一點,如前面介紹的IB拓展論文/長論文(EE),學生在高中畢業未進入大學以前,就已經具備了獨立的、在導師的指導之下,完成某一個課題的研究,而且能夠拿出一個研究成果的能力。這是國外大學非常喜歡的,比其他申請者會勝出一籌。
總結來說,ib課程難還是高考難這個問題并沒有一個明確的結論,但IB考試相比高考往往更加靈活,考試方向也趨于全面,想要更好的備考,并成功拿到高分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大家要提前做好規劃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