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歷史考試分析,如何拿7分?
來源:A加未來國際教育 ? ? ? 時間:2020-08-24 15:34
?
歷史作為一門經典的人文學科,在IB課程階段有著不低的熱度,并且廣受各大名校及專業的認可。不過另一方面,IB歷史考試的難度問題卻也是很多同學們比較煩惱的。今天A加未來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分析一下IB歷史考試的主要情況,來看看怎樣才能夠在這門課學習中拿到7分吧!

IB歷史考試
IB歷史SL的Paper1是資料分析,也是說試卷上會提供給你許多歷史學家或當事人關于同一件事的記載;題目時而讓你對比這些資料的可靠程度,時而讓你結合資料談談本人對這件事的看法。這里須要注意,Paper1會有5份資料,可全部這些資料,只會涉及同一件歷史事件。(這一個樣子才有得對比嘛。)Paper2是論文題,也是給兩道論文題,以后你本人隨便瞎寫。
完成Paper1理論上不須要記住許多東西--歷史知識在給你得資料里已經有許多了。在paper1中,你須要的只是分析對比這些資料的可靠程度。例如,假如一個關于二戰的資料是來自一個德國歷史學家的,那這份資料就很有有可能是biased.由此可見,這些題目并不難。詳細的做題方法在IB課本的前言中都有;這里就不細說了。
完成Paper2須要記住本人的知識。可是須要記住的是,這些知識不是死的。這是什么意思?這些題目都不是客觀題,而是主觀題。舉個例子吧。上一次期中考paper2的第一道題大意是問軍事同盟系統是否在一戰的產生乃至擴張中起了重要作用,而第二道題是問波茨坦會議是否是美蘇冷戰的開始。要回答這些疑問,你其實也并不須要把書都背出來,可好歹你要知道軍事同盟與波茨坦會議是什么-有了這些東西的定義,你只須要想一個說法以后自圓其說就好了。你能夠說波茨坦會議是冷戰的開始,也能夠說波茨坦會議對冷戰沒有什么實際影響。可不論你說什么,你都須要用到權威的客觀知識來佐證你得觀點。因而說,完成Paper2也并不須要那么多記憶。你所須要記憶的內容的多少取決于你關于歷史事件的看法。不論你背下來了什么,只須要你用你所背的知識加上本人的分析來論證你得想法,你就能得高分。
怎樣拿好高分?
學歷史的時候,老師布置的讀書任務很好要按時完成。每一節歷史課都會有相應的閱讀量。假如今天不讀,明天也不讀,那后天是你得死期。因而,今天該讀的就要今天讀。為什么要讀這么多書?讀書有助于儲備你得知識量,從而假如在考試的時候考到了你讀過的某件歷史事件,你就有得可說了。
自然啦,我知道就算我這么說了,或者是會有人不讀書。不讀書怎么辦吶?其實也不一定會死。假如前面你看得認真,那你就會發現“歷史課讀書有用”其實是一個概率事件。假如你一頁也沒讀,那你一定會死。(除非你對這件事本來就有所了解)假如你整本書都看完了,那你大致上不會死。(除非你在知識之外的環節,例如論證,出了疑問)可是假如你只讀了整本書的80%吶?這就不一定了。因為整個Paper1的全部資料只會涉及同一件歷史事件,這代表在Paper1中,你有80%的幾率能夠存活下來。畢竟只要考的那件事你讀過,就沒有疑問了。其余的無關緊要的事件你讀不讀,其實關于你得考試并沒有什么兩樣。在筆者學IB歷史的第一個學期,在學期結束前整本書只看了大概一半的內容,可是總評卻或者是拿了6.(歷史6或者是比較難的)這就說明歷史學生須要有策略地讀書。例如關于一場戰爭,歷史課本里講了50頁。其中起因15頁,后果15頁,戰斗過程20頁。假如你能全部讀完那是很好,可是萬一你讀不完吶?先把起因與影響讀了。這些內容是你建立前文所述“連接”所必需的。戰斗過程大致上不會考,看個開心就好。這是筆者所謂有策略的讀書。
至于Paper2,一張卷子會考兩個事件,并且沒有資料。因而很簡單,不讀書是死。(…)自然假如你真的沒有讀書,也能夠在上課的時候認真聽一下。老師上課的時候多多少少會帶來一部分有用訊息,幫助那些死不讀書的子女完成試卷。
總之,想要在IB歷史考試中拿到7分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建議最好聯系A加未來老師,在專業老師幫助下解析知識點,熟悉歷史課程特點,并規劃歷史學習和考試準備,相信這樣你的歷史成績自然就能夠實現穩步提升。
?
下一篇:IB歷史課程高分學習規劃分享
IB一對一名師課免費試聽
- 領取后將有專業老師與您聯系,確認試聽時間及試聽課程,請保持電話的暢通